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中,为此我们开始加大了对制造业供给侧的改革力度。众多外国企业瞅准这一时机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红利,开始竞相调整布局,顺应中国制造从“低成本、低技术含量”转向“高科技、高质量”的转型过程。
随着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,给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机会。
面对新一轮的制造业升级开放对外国企业来说,也许比轮有更大的红利,因为附加价值高,市场购买力更强。”
如今的外商投资重点也从加工制造业,逐步拓展到计算机、集成电路、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,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、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。
一些国外行业人士表示,希望中国制造业的大门更为开放,与制造业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。
发展智能制造要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
自从改革开放年来,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经济体系,发挥自身优势,承接产业国际转移,发展取得长足进步,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。
我们需要加强对外合作、加强交流沟通、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、积极参与经济竞争合作是我们基于对自身的认知,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则是我们立足制造业现状,对未来年的展望,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可夜郎自大,又不必妄自菲薄。”
毫无疑问,中国制造业的开放步伐还将加快、程度继续深化,但在这一过程中,必须要以创新为驱动,加大科技攻关力度,找准价值链新坐标。
中国制造业未来必然走向与人工智能的匹配和深度融合。在未来的发展途径中,若是我们能够抓住智能化产业机遇,将会在的价值链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和中国制造,提到双能驱动、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。”
一些业内专家指出,发展智能制造要更加注重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,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。
三科变频器的总负责人周家煌认为,如果要在2035年实现核心产业十四五规划的目标,就需要改变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超七成分布在应用层,而不是在技术层的难题,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整个国内行业的工业水平。因此,智能制造产业的爆发期还远未到来。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一个问题,那就是我国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相较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而言,仍旧处于下风状态。因此我们仍旧需要继续大力发展自主研发的积极性,力图在技术层,上下大功夫。